大象之舞—— 一位普通老师眼中的课程改革

作者:admin发表时间:2020-09-27 阅读次数:2459

题记:一些问题,如果不去碰触,会永远纠结在心头,成为我们前进的障碍。有一些影响,即便不愿承认,也会一直延伸下去,成为未来的方向。正视一场改革,需要勇气,需要胸怀,需要责任。

谈到课改很多时候我们是畏惧的,我想这种畏惧其实是对未知的畏惧,因为很多老师深知课改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千万倍。表面上看,不过是课堂教学目标的调整、教学方式的改革,冰山之下,其实是观念、体制机制、文化等庞大体系的变革。没有后者,前者很难有真正的大面积的成功。因此,课改从一开始就举步维艰,很多时候课程改革就像一头大象在跳舞,沉重而艰难。由于专业,一般学校很难走进深处;由于关乎实践,所以复杂;由于庞大,所以很难驾驭。

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,锦江小学一直在努力前行,虽然行走艰辛,困难重重,但是我们从未放弃,发扬拼搏精神,集合团队力量,突出教师主体地位,采用“对话与协商”机制,充分尊重每一位老师,这是一种从内向外的打破,也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的形成,在这个过程中我既是一个见证者,也是一个参与者,有幸参与无上荣光,回望来时路,不负好春光,在这个过程中我大概经历了三次蜕变:

第一次,从边缘观察者到边缘参与者。刚开始是作为边缘观察者的身份关注着学校课程领导小组对学校“IC创新”课程的重构,通过深入学习课程基本理念和学校课程总方案,带着尝试的心态审视本学科的课程体系和机构,思考如何把我们的课程变得更加有趣,如何让本学科课程紧跟时代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。

第二次,从边缘参与者到核心成员,在前期思考的基础上,觉得本学科课程不适合修修补补或者增增减减,而是需要重建,于是我提出大整合、大变革的理念,重新规划设计六年的课程结构,大胆引入编程和机器人课程,整体内容按照项目重新设计,这一大胆设想也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肯定,让我们放手去做,于是和同组老师申报组成课改发展组,构建起一个研究共同体,参与负责课程编制工作,从边缘参与者转变成核心成员。

第三次,从核心成员到自我实现。在历时一年多的过程中,我们不断调整课程结构,不断完善课程内容,不断优化课程设计,不断丰富评价手段,不断创新教学方法,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在反反复复的酝酿、设计、研讨、修改、迭代中,我们设计出了一个全新的课程体系并在全区分享,得到了专家和与会老师的高度赞誉,对于我来说,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,转变了自己的教育观念,创造了一种有价值的生活和体验。

看似静悄悄的变革,其实背后是老师的自我革命,我们锦江小学的课堂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,是有生命力的课堂,课堂上我们实施活动的、合作的、反思的学习”,创造以“学”为中心的教学,创造以“学”为中心的课程,学校就是一个发展共同体。比如,我们的英语课,把工具型课程、素养型课程、实践体验课程有机融合,学生自己当老师,课堂形式新颖。数学把思维训练、数学阅读、数学游戏、综合运用四类课程合理配置,优化实施路径,课堂上精彩纷呈,大家围在一起,争先恐后的讨论着数学题和自己的解题方法,仿佛是在赛跑,谁迈得快,谁就是最终的胜利者。课堂上,同学们也不再有所拘束,讨论的氛围更加热烈。老师们也不闲着,“花招百出”。 一会儿,让我们比赛哪个组能又快又准确地写出答案;一会儿,又让他们抢答抛出的问题。在这样的氛围中,一堂课眨眼间就过去了,我们是按照孩子喜欢怎么学来驱动老师怎么教,我想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的把孩子的心留在学校,锦小的课堂不仅好吃,而是色香味俱全。

教育的责任就是即使有激烈的竞争,也应该让学生的成长过程有规律、有尊严,大象舞动虽难,但可以胖的精致,面对教育这个广阔的天地,锦小人打开了心灵的窗户,对自己的学科多一分“油然而生”的痴迷,多一分“纯粹忘我”的投入,多一分“理想主义”的疯狂,多一分内心的沉静,让教育适度的“失控”,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、有选择的、个性化的教育,让孩子成长为能够迎风走路的人。

 

 

 

 

© 2010-2024 ©2020 嘉祥教育集团 蜀ICP备18025807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