拨开迷雾,柳暗花明——我和课改的故事

作者:admin发表时间:2020-09-17 阅读次数:3478

嘉祥锦小的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,课改给语文课堂带来了蓬勃的生机。从“活动、合作、分享”的课堂构建到聚焦核心素养的全新课堂,“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”已然成为课改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。前行在课改之路,我如同经历了一次不同寻常的思想变革之旅。这一路,打破藩篱禁锢,上下求索;重塑课堂理念,日夜思虑。可谓万千苦寻,终获柳暗花明。

季春时节,嘉祥锦小第三届学术节名优骨干教师研讨活动拉开序幕。这次研讨活动围绕“聚焦核心素养,关注学生学习”的主题展开。

迷    惑

“怎么办?我们的研究主题没有通过。”手机上显示廖老师发来的一则信息。我赶紧打开细看,几句话让我跌进了迷雾。“你们组的选题,没有契合到我们的活动、合作、分享,学习方式要改变,请改主题”,怎么会是这样?从3月初的第一次讨论,我们就明确了“活动合作分享”是课堂主要的学习方式,这堂导读课的呈现以此作为重点,还刻意地把这个环节放在课堂突出的位置,怎么会没有契合这个学习方式呢?我陷入了深思。

下晚自习回去,脑海中的这个问题依旧没有答案,坐在桌前,几本书映入眼帘,《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9种教学方法》《为学而教》《做智慧型教师》,既然苦思没有答案,不如打开书,平心静气地阅读。

夜色如浓稠的墨砚,深沉得化不开……灯下的我静静地读着, 一行文字清晰地集中到视线“为避免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错误运用,要使用经过精心设计和安排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”,合作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小组成员的深度思维,是不是我们的合作学习背离了这样的根本呢?我再次打开教案。

不   解

我们的这节课是这样定位的,鉴于整本书阅读的导读课,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揭示小说的主题为主要教学目标,抓住小说的部分文字初步解读青铜与葵花的人物形象。在课堂上通过合作学习解决“当青铜一家收养了葵花后,青铜一家做出了怎样的牺牲”。我们认为这样的导读课为学生整本书阅读打开了一扇窗,为后续的整本书阅读指导及阶段交流建构了完整的阅读序列。

既然这样的思路被否定,说明我对这种课型的研究浅尝辄止。现在看来,小组的活动、合作、分享浮于表面,合作解决的问题有些浅薄,这个问题似乎不用合作学习,学生就能够解决,不能为合作而合作。因为合作的目标指向性不明确,活动合作分享的有效性大打折扣。

那么,怎样的活动、合作、分享才是真正的契合导读课的目标呢?这个问题困扰着我……

明    朗

“这堂课的结构还需要大的调整,可以从小说的一头一尾的文字中引导学生质疑、猜疑、解疑,还有合作学习的环节应解决对不同的标题的探究,引发对小说的主题的思考。”第二天,当我带着问题与廖老师讨论时,廖老师把专家的意见告诉我,让我有了顿悟,“是啊,泛泛而读小说的几段话,不联系小说的主题很难真正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,切入点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、魂魄里,就不能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。”


https://s1.res.jxfls.com/20200917/093045511.png

 

对啊,这堂课开始的设计忽略了导读课要有所“导”有所“读”,只是粗浅的从文字中掠过,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开启有价值的“导”与“读”,所以,活动合作分享流于形式,自然就不能体现这样的课的价值了。《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9种教学方法》的81页也明确指出“教师要充分利用合作学习并凸显创造性与内容相结合”,真是迷雾解开,豁然开朗啊!

通过对比,更是加深了我的这一认知:


https://s1.res.jxfls.com/20200917/093311591.png

 

收    获

一个满怀期待的日子——5月20日,《青铜葵花》导读课在教师研讨会上顺利展示,课堂呈现出来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充分展示出来。学生站在课堂中央的共生课堂,体现阅读导读课深度思维的层次变化,有效地达成了导读课的目标。尽管,课堂的呈现并不完美,专家在给予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殷切的期望:课堂的开放度以及思辨性思维的培养,二者还有提升的空间;对课型的思考以及对问题设计的精准性还可以再打磨。

行走在课改之路,有困惑有迷茫,有坚定有成长。这一路我收获了灿烂的风景,可谓曲径通幽处鸟语花香。继续前行,不忘初心,拨开迷雾,柳暗花明。




© 2010-2024 嘉祥教育集团 蜀ICP备18025807号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106号